发布时间:2019-11-04 来源:未知 浏览次数:74
关于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这两个主题,可以说是很多年以来都是争分不断的,有的人认为时势造英雄,有的人认为英雄造时势,从这两个观点中也引出了哲学的思考,就好比到底是意识决定存在,还是存在决定意识,就滋生出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。从哲学的唯物主义观念来想,往往是时势造英雄。时势其实造就的不仅是英雄,还有各领风骚的文人墨客,也造就出了他们所写的诗词歌赋流传至今,又被人们朗朗上口的念叨着,诗词歌赋也与他们当时所处的环境相关。
随便拿出一篇比较有名的诗词歌赋,再结合当时的创作背景,往往都是动荡不安的,当时都有一定的动荡或者有一些不安稳的因素,或者是有一定的政治因素,而相反,在一些太平盛世,如果没有滋生出一些政治问题,或者百姓不安稳的问题,往往不会有多么高价值的创作。唐诗宋词之所以可以各领风骚,而且那个时候的创作至今也无人超越,是因为当时的年代都是动荡不安的,又很多老百姓的问题,也有很多政治的问题。其中就可以总结一个规律,那就是时势造就了各领风骚的文人墨客。
由于那些诗人他们当时所处的环境很不太平,而且也有多种问题,要么就是君王没有慧眼识人才,政治朝纲不稳当,百姓不安稳,要么就是战争频繁,老百姓流离失所,要么就是贪官污吏太多,或者围绕君王身边的小人太多,导致真正有才识的人、有才干的人得不到重用,所以就有一种生不逢时之感,他们由于各种各样的坎坷,各种各样的问题,导致他们满腔的怨愤得不到发泄,往往就转换为手中的利刃,那就是笔。他们的笔把所有的满腔怨恨全部发泄出来,那就成为了一篇篇朗朗上口的诗词歌赋和美丽华章。
想一想,如果那些文人墨客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太平盛世,没有太多的政治问题,老百姓安居乐业,而且当时的君主慧眼识人,朝堂之上是一片清明,那更多的就是讴歌颂德。就不会有太多的愤愤不平,也不会有怀才不遇的心情。关于那些流传至今的诗词歌赋和美丽华章也不会太多,尤其是巅峰之作也不会有太多,毕竟太多的讴歌颂德不会有多么突破的进展。人们都安居乐业,那就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,往往在没有逼迫的情景下,没有感而作,就很难有较好的文章。就如同现在的太平盛世,现在都是丰衣足食的,而且就快进入小康水平了,全国正在面临着脱贫的状态,那人们吃饱喝足,也不会有创作的灵感。更多的是一种讴歌,是赞扬现在的太平盛世,所以很难出现唐诗宋词那个时代的百家争鸣,诗词歌赋也不复盛景。现在的人们创作古诗词也很难超越古代的水平,甚至是寥寥无几。